游丫髻山

老北京曾有“五顶两山”之说,指的是旧时北京供奉碧霞元君的七处道观,其中京东的丫髻山因其山势险峻引得众多香客到访,我慕名而来,想见见这座被信众盛赞的名山究竟是什么样子。

正值金秋时节,清风吹过,仿佛无形的画笔将漫山遍野都染成了红黄两色。离山约有二里地,便看见丫髻山傲然挺立在高耸入云的一众燕山山脉的高峰前,气势却毫不逊色。在山顶有两块巨石形似古代女孩头上的丫髻,这也或许是丫髻山名字的由来。而巨石之上隐隐约约的能看到几处黄琉璃瓦的屋顶,似乎与周边金黄的景色融为一体,这更牵动着我的内心。渐渐地,山近了,登山的白石台阶显露出来,也仿佛能看到青烟缭绕,有许多香客正拄着登山杖向上攀登。

道路一转,宏伟的琉璃四柱牌坊出现在眼前,上写几个大字“丫髻胜境”。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,踏上了登山的道路。一进门就是望不到顶端的台阶,白石在夺目的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,刺得人眼睛睁不开,甚至于让人无法再向上前进一步。忍着难受走完了这大约千级台阶,我已经累的气喘吁吁。抬头就是南天门,仍旧是琉璃牌坊,几间大殿,柱子上漆刷的鲜红,全然没有一点古意,我不禁心中泛起怀疑,这真是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名山吗?眼前苍翠的松林给了我答案。在绿色掩映之中露出一点深棕色的影子,走上前去才发现是座御碑亭。其中的碑文大多已经漫漶不清,据一旁的木牌介绍,应是康熙时所撰,记载的是当时丫髻山上的盛况。我触摸着已经被岁月磨的光滑的碑身,好像看见了几百年前上至皇帝王爷、达官贵人,下至文人墨客、市井小民都怀着一颗期盼的、虔诚的心,前来登山祈愿。那古松林、石台阶,一定留下了他们行走过的印记。岁月沧桑变迁,恰似弹指一挥,时至今日仍有来往不绝的人们,我也仿佛从那举着的香烛,向神像跪拜的身影中,看到了他们的样子。那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是永不改变的。

终于登上了山顶,巨石上修筑着绿顶黄边的元君殿,慈眉善目的泰山娘娘端坐在正中央,右手握着拂尘,左手举在胸口处,嘴角挂着一抹宁静温柔的微笑。那微笑仿佛有着神力,能使人忘却萦绕在心头的烦恼,呼吸也渐渐平静,坐在一旁的木凳上,我听到了四周清脆的鸟鸣,山间的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;闻到了供香燃烧的味道,这让我不禁沉浸其中,享受悠闲自然的乐趣。回想起来,历史上正是人们在苦难之中为了寄托自己对光明的向往,才创造出了这些神明的形象。信徒们相信这些神明会为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,这种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未来的祈愿是永恒的,因此香火不绝。这不是迷信,而是最朴素的寄托。我也向着神像双手合十深深一拜,默默倾诉着我的期待。

游丫髻山,我不仅感受到了自然风景的美丽宁静,还品味到了自古以来的道教文化,人们祈福的心愿。丫髻山,无愧于自唐以来人们的赞扬,无愧于皇帝亲自前来的隆重拜祭,是名副其实的“京东第一山”。那峰顶的碧霞元君,正等着人们自五湖四海前来,将这香火永续。